人的一生就是“阳气”衰减的过程

阳气的推动作用阳气的推动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图1-1)。

生命活动发生在,从人刚出生到儿童时期,再到青春期、青壮年,再到中年、老年,直至人生命终点的全过程。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可以持续几十年,而这几十年里的每一天每一刻我们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需要阳气来作为原动力。

这些生命活动包括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也包括我们每天维持基本活动的日常代谢,以及我们从事的各种学习、工作。人刚出生时体重是6~7斤,身高在50厘米左右;

而一个成年人的身高是~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左右。

人体在这段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阳气作为原动力。

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之本的不断资助。

肾中阳气能够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如果肾阳不足或者肾气不足,就会导致人的发育迟缓,如在幼儿时期常见的“五迟”“五软”。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

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

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

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五软”包括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

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

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

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

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

“五迟”“五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证,如果脾肾的阳气不足也会导致我们在青春期发育迟缓,如16岁第二性征还没有出现,或者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女生初潮延迟甚至出现原发性闭经。

我们每天基本的生命活动包括呼吸、进食、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尿粪的排出,以及躯体运动、神志活动等,都是由于我们体内的阳气在起着原动力的作用。

1.呼吸

中医还是西医,都一致认为肺是我们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人体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才能存活,从外界吸入氧气并且把我们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一呼一吸需要肺部肌肉的收缩舒张,而肺部肌肉的收缩舒张需要肺气的支持。如果肺气不足则呼吸不畅,就会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如果肺气大虚,相当于西医学的肺脏衰竭,只有依靠呼吸机辅助通气才能维持生命。

2.心脏搏动

心脏搏动可以使我们的血液在身体内流动循环,让生命得以维持。

如果心搏骤停10秒可出现晕厥,停搏30秒以上则会呼吸停止,超过3~5分钟者可导致死亡。

心脏肌肉的收缩需要心阳的推动,如果心阳不足就会出现心脏的肌肉收缩无力,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四肢乏力等表现;如果心阳暴脱就会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脏骤停、休克等,会危及人的生命。

3.进食

我们每天的进食,需要借助面部肌肉的咀嚼和吞咽,而这些肌肉的动作需要阳气的推动。临床上很多不能进食的患者,虽然他们食道通畅,食道结构完整,但是因为没有阳气的推动,所以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食,甚至食物喂进嘴里也不能下咽。

很多衰老的人在去世前几天都不能进食,突然会在临死前吃进去很多东西,这是我们常说的“回光返照”,这是因为身体里最后一点点残存的阳气突然释放,阳气作用于胃和食道,让人能吃进很多东西,当然等这点阳气彻底释放完,阳气便离开了人的身体,不仅不能进食,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人喝进去的水、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经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转换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只有被进一步消化吸收才能为人体所用。这个过程包括胃液、消化液的分泌,胃、小肠、大肠的蠕动和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中医学认为,这个过程主要是依靠脾胃阳气的推动作用。如果脾胃阳气不足,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所吃的食物不能消化,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完谷不化”,即吃什么排什么,完全没有消化掉,就好比食物处于低温的环境中,过上十几天还是原来的味道;

另一个是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如果营养物质不能吸收,一方面会造成人体形体消瘦、气短乏力、面色萎黄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另一方面会出现大便溏,包括西医学的脂肪泻,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

5.排出小便

随着年龄的增长,尿的距离越来越短小便的排出需要肾和膀胱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排尿非常通畅,而到了中年、老年的时候就会出现小便排除困难等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尿的距离越来越短,原因是排出的尿液速度减小,与其相应对应是,肾中阳气逐渐的衰弱,于是就会出现小便量少、排除困难等症状。很多人在腰椎手术或腰麻后会出现小便短少的情况,就是因为手术或麻醉会影响肾和膀胱的阳气,从而导致小便排出困难,这时如果在肚脐和小腹部施以艾灸,小便困难就能缓解,这就是通过艾灸来激发肾和膀胱阳气的功能。临床上,很多患者水肿和小便不利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治疗时应注意扶助肾和膀胱的阳气,通过温阳利水,既解决小便不畅又可以解决水肿,而如果滥用利尿剂,虽然一时通畅,但小便排出会越来越困难,以至于需要不断地加大剂量才能让小便排出,其原因是利尿剂寒凉伤阳气,并不能恢复肾和膀胱的阳气,每用一次之后,自己的阳气便会削弱一分,就会造成排尿越来越困难的现象。

6.排出大便

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很多人便会选用减肥茶、泻药来帮助排便。虽然畅快一时,但如果长年累月的应用,就会导致便秘的症状越来越重,泻药的用量会越来越大,对泻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泻药多是寒凉破气的,如果长期使用对胃和大肠的阳气损伤非常的大,胃和大肠没有了阳气的推动,也就没有了传输排便的动力,因此长期使用泻药就会导致便秘加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泻药型便秘。对于这种便秘应当注重温阳,同时补益气血,坚持治疗便能够改善泻药引起的便秘,恢复肠道的自主排便。

7.神志活动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神志活动也需要阳气来推动。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情绪等都属于神志活动的范畴。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处于精神萎靡、情志抑郁、胆怯易惊等不良的情志状态。精神活动是需要脏腑的活动来支持的,如果阳气虚,身体各个脏腑的功能就会下降,进而导致精神萎靡。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但欲寐”的患者就是是因为少阴心肾阳虚导致的,治疗上是用大辛大热的药,迅速地扶助阳气。“但欲寐”的意思就是整天都无精打采,跟想睡觉一样。抑郁症患者虽然一般都会辨证为气郁,然而很多都会表现出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妄想幻觉、活力不足等阳气不足的症状,其原因也不难理解,阳气功能比较弱,也容易导致人气机不畅。就好比一条河流,如果水量非常少,流速也会减慢,泥沙就更容易沉积。

所以,一般容易抑郁的人,身体的状况通常是比较差的,整个人偏于阴柔,比如林黛玉,而如果干劲儿比较足,生命力比较旺盛的人则很少会出现情志抑郁。很多名人走出抑郁,都是靠振奋阳气。振奋阳气的方式非常的多,不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情志治疗,如美国总统林肯把报纸上国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赞扬的溢美之词剪下来,随身放在口袋里,在心情抑郁的时候拿出来一看,以此振奋精神,最终战胜了抑郁症。阳气的盛衰也会影响人对于突发惊恐事件的反应,同样的一个刺激,比如爆炸声、惊雷,如果阳气旺盛就不容易被吓着,如果本身阳气比较弱,甚至可能会被吓死。举个历史上的实例,魏晋时期男风盛行,整个社会审美偏向阴柔,很多男性缺少阳刚之气,据记载,这个时期是有人被吓死;再比如有些人晚上睡觉容易做噩梦,特别是半夜两三点钟会被噩梦惊醒,有的会吓出一身冷汗,一般这些人的心脏功能也不好,中医认为这是心阳虚的表现,所以张仲景在治疗惊悸时,主要是温补心阳或者温通心阳。

8.躯体运动

我们的躯体运动也需要阳气作为原动力,因为我们躯体的运动是需要能量的,能量越足,躯体运动的能力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些能量可以说就是我们体内的阳气。一般阳气不足的人整天都懒得动弹,就喜欢坐着或躺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待着。很多老人都有带小孩的经历,比如带小孩子出去逛公园、商场、游乐场,小孩每天能不停地走、不停地玩,似乎不知疲倦一样,而老人却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这就是因为人上了岁数之后阳气比较衰弱,可以为躯体运动提供的能量相较于小孩子是不足的。

《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逐渐的衰减,就会从喜欢跑,变成喜欢快步走,再到喜欢慢步走,然后变成喜欢坐着,最终变成喜欢躺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vaw.com/kjscys/11402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