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67岁了。他在秋天的会稽山麓出现时,就像一个柔软的老者,所有的刀光剑影仿佛都敛进了那鲜亮红毛衣和深蓝牛仔裤里。而脚上纤尘不染的黑色短皮靴,宣告了他对这场雅聚的诚意。

毫无疑问,在一众非黑即灰的沉闷男人里,红衫的他是与众不同的。尽管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甚至还透着拘谨与腼腆,但18年时尚杂志封面和广告“男郎”经历,还是能让他以一种最随意的姿态在人群里不经意地凸现出来。

形容一个强者,我们喜欢用“气场”这个词。而这个秋天邂逅的王石,无“场”也无“势”。

我赶到稽山书院的时候,他的讲座已经开始了。低低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到室外,你根本想不到这会是王石的声音——温和,有些木讷,甚至还有一丝笨拙。跟以往人们印象中激越昂扬的社会形象大相径庭。

我记起田朴珺对王石的呢称:笨笨。

我想,小田应该是发现了老王的那个点。许多人无法理解,王石为什么会选择才庸貌平的她,除了年龄差,她抓住了王石心中最柔软的东西,应该是她成为“王的女人”的那个前提。

在外人眼里,王石是强者,是领袖,而在小田眼里,王石首先是个会做红烧肉的笨笨的小老头。

这次在会稽山举办的主题为“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的文化中国讲坛,同时开讲座的大咖还有陈洪、叶小文、林毅夫等。但相比叶小文的出口成章、妙趣横生,陈洪的渊博经典,王石显然是最不会演讲的那一个。他的表达是羞涩而笨拙的,虽然不时辅以手势,鼓动观众鼓掌以活跃气氛,但看得出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演讲者。

有人说,王石平和了。但我觉得,他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

60岁读哈佛,因刻苦而掉光了牙齿

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功以后,急于复述还原的,是他们年轻时代走向成功的不易。但王石谈的,是自己以67岁的这个年龄,看那些山峰的曼妙。

在王石的人生历程中,60岁走进哈佛,是色彩丰富同时也不乏争议的一笔。有人说,那是因为与田朴珺“私奔”而设计的游学,美人相伴,晨钟暮鼓,是极致浪漫生活方式之一种。但王石告诉我们,那次经历其实是他生命中攀越的另一座珠峰。

台上的王石,身材清瘦,没有老年男性的肥肚腩。但他稀疏的头发,深陷的眼眶,松驰的皮肤,瘪瘪的嘴巴,却也在印证,这个男人曾经如何用力拼搏过,并为之耗尽心力。

有钱男人上哈佛,很容易让人想到策马奔腾、卿卿我我。但在王石看来,那里度过的第一分钟都是涅槃。他讲了一个细节,在哈佛安顿下来以后,他申办的信用卡却迟迟下不来。去银行询问,却被告知不符合条件。他当时就急了:我交纳了两万美金,难道还不能申请一张信用卡?后来他知道,在美国,钱并不能买来信用。作为一个初来乍到者,他跟任何一个普通留学生一样,要接受信用的积累和考察。在国内,“王石”的名字就是信用,但在这个国度,他要一切从零开始。

另一个考验是繁重的学业。跟女儿级别的“同学”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他这个年龄几乎大他们一倍的人,并不能享受任何特权。同时,“王石式骄傲”也让他不甘心在学业上落于人后,巨大的鸿沟需要花时间去填平。考试那段时间,他每天开夜车到凌晨一两点,因为着急上火,天天牙疼。

站在台上的王石用手指着自己干瘪的两腮:“到后来牙齿就都掉光了,这是哈佛给我的礼物。”

一个在自己的城堡里国王一样的人物,为什么要去吃这个苦呢?王石说,这个时代,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会被时代抛弃。

当时万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了劳动力的瓶颈,他有一个预感,未来世界,机器人会取代人工。当时国内的智能化浪潮还没有现在这么猛烈,但美国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游学美国的动机之一。

生命是用来探索和体验的

除了“地产王”,王石身上的另一个标签是“登山王”。在很多人眼里,登山,就是一个有钱的老板,茶余饭后的消遣和玩乐,就跟别人打保龄球、打牌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登山这种方式,因为稀罕而更显“高级”而已。

而王石的理解是:这是一种思考和探索生命意义的方式。

他回忆起自己登顶珠峰的那一次,还剩五六米就要登顶了,但却无论多么努力也爬不上去了。在最后的时刻他用了云梯,但云梯架好以后仍然无法登顶。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时候。什么叫困难?就是你努力了很久很久,在快看到希望的时候,却拼尽全力也不能到达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能从生命的终极意义去思考,是很容易放弃的:往回走,有吃有喝,也能高质量地活着,但那是一种寻常的快乐。往前冲一冲、熬一熬,或者停下来,调整一下,换种姿势再前行,挺过去,你就上升到了另一个阶段,能看到别人不曾看到的风景,获得别人不曾有过的视野。

王石说,对于登山者来说,希望与绝望,有时候就是几秒钟的坚持。置身雪山之中,遭遇生命极限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就这样躺着,眼前是让人感到舒适的万丈光芒。这个时候,你只要闭上眼晴,就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没有任何痛苦。但是你的意志告诉你不能放弃,于是说服自己睁开眼睛,继续前行。生与死,真的就在一念的坚持。

万科这么多年,战胜无数风雨,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突破极限的过程。万科从不惧怕困难,因为每时每刻都在为风雨来临做准备。前不久,储备着亿现金粮草的万科开了一个会,四壁贴满“活下去”,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既充满畏惧又无所畏惧。而这种精神,何尝不是“登山王”对企业生命极限的探索和体验?

当你放弃金钱的时候,就有了拼搏的动力

年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原计划王石可以获得万股本中的40%。但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这是中国企业界关于“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一个经典案例。

他说,如果当年不放弃股权,现在就是妥妥的千亿富翁了。但是他说完又笑了:如果不放弃,我还会是现在的我吗?当一个人有那么多钱以后,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因为不需要努力了,他就会变得平庸。而我当年的放弃,既成就了万科,又让我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处在一种需要努力、需要奋斗才能换取较好生活的状态,所以逼着我去学习、去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拥有向前行走的能力。

去年正式退休的王石,现在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要讲一个大运河的故事。“因为我要生活啊,所以我必须创业。”他又笑了。

除了生活,王石还在做慈善。这些年,都将收入的三分之二投入到公益中。因为忙于学业赚得不多,他又去接拍广告,用广告收入贴补慈善支出。

做公益最大的好处,除了帮助别人,其实对自己是一种激励: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因为奋斗才能赚到钱,才能将这项事业持续下去。

人无可避免地会衰老,这是生命的必然,不可阻挡。在这场讲座中,67岁的王石将这个话题贯穿始终。他说,对抗衰老,要做两方面的事,一是锻炼,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二是学习,让自己不断思索思考。

绍兴是王石心向往之的地方。因为有鲁迅、蔡元培。退休后的这些年,他其实已经甚少在公共活动中露面了。但这次在绍兴举办文化论坛,他没有犹豫就来了,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文化精神和城市底蕴的感召。

//////////

他说,有人问他,如果给你选择,你是选择回到过去的青春岁月,还是选择现在。他说,现在。因为青春是已经经历过的,而老年是未曾体验的,他的性格,永远都是对未曾体验的东西抱以期待。而青春,自己已经感受过了,为什么还要重复呢?

扫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bvaw.com/kjscby/1135524.html

------分隔线----------------------------